为什么你总是输?7个正“暗中”让你越打越差的认知偏见

2025-11-19

一个人是很难摆脱自己的个人偏见的。而在德州扑克中,这些认知偏见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非理性的决定,从而或多或少影响你的输赢。

本文将详细分析7种可能正在让你越打越差的认知偏见。识别它们,对你的赢率提升会很有帮助。

图片

1.峰终定律

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受情感峰值(最高兴或最痛苦的时刻)和终值(结束时感受)主导,而非时间长度或平均体验。

这一点与扑克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你可能在一场对局的后半段运气爆棚,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并感觉自己“打得很好”。

但如果你在一场对局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输,只是在最后侥幸用AJ跑赢了对手的QQ,这并不能证明你打得很扎实。

对这条规则的另一种解读是:在锦标赛中,你可能通过一次“英雄跟注”赢下了一个大底池,但最终却因为没能守好盲注或其他一些基本功失误,而慢慢“流血”输光了所有筹码。

在德州扑克中打出“神操作”确实很有趣,感觉也很好,但你不能用某一手牌来评判你的整个牌局。在评估你的表现时请务必诚实,即使你赢了,也该如此。这样你才能更快地弥补你的短板。

举个例子:

你在CO位用AK进行了3bet,面对来自按钮位(BTN)的加注。你最终在河牌圈成功“抓鸡”了对手,感觉自己所向无敌。

然而,在此之后,你因为在不利位置上频繁跟注而输掉了大部分利润。尽管有那一次漂亮的跟注,你这整场牌局的综合表现可能仍然很差。

2.赌徒谬误

倾向于认为过去的事件会改变未来的概率,而实际上未来的概率是保持不变的。

这对扑克玩家来说可能是最相关的一点了,因为他们绝对能体会到这一面。

大多数扑克玩家可能已经熟悉“赌徒谬误”这个概念了,但其在德州扑克中的基本思想是:仅仅因为你过去在某个打法上(比如诈唬)有过不好的经历,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应该停止使用它。

例如,TT(T代表10)是一手好牌,但它也可能被击败。如果你的TT连续两次被JT击败,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停止玩它。

你需要批判性地评估你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无论结果如何。如果这个打法是正确的,你就应该坚持下去。

图片

3.控制错觉

倾向于高估自己对其他外部事件的影响程度。

这一点在扑克中尤为突出。我们总倾向于相信自己在打牌时掌控了一切,但这个游戏显然包含着显著的运气成分。

很多时候,你在牌桌上会输,但这绝对不是你的错。有时候我们甚至会通过指责某个无关紧要的打法来为自己的失利找借口,只是为了让自己晚上能睡得着觉。

事实是,有时候你就是运气不好。你必须从那些牌局中走出来,不要沉溺其中。当我们开始“纠正”那些本不存在的“问题”时,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

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扑克玩家,包括Phil Ivey和Daniel Negreanu这样的人,也会有大量时间在输。

反过来说,即使我们赢了,有时候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掌控了局面”。有时候你就是运气好。如果你想在扑克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接受:有些事情就是你无法控制的。

4.结果偏误

倾向于根据最终结果来判断一个决策,而不是根据决策做出时该决策本身的质量。

这是扑克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在某些方面与“控制错觉”相似。2006年,Jamie Gold赢得了WSOP主赛事冠军和1200万美元奖金,他用了一种不寻常的策略,即频繁地告诉对手他拿了什么牌(尽管他有时也撒谎)。

大多数职业选手并不认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策略。自那以后,尽管Gold免费参加了很多锦标赛,但他在扑克界的成绩却乏善可陈。他自己也承认,尽管他创下了纪录,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扑克牌手。

你也没有看到大批职业选手为了效仿Gold的非凡成就而彻底改变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为什么在扑克中避免“结果导向”很重要。你应该首先专注于“过程”,结果自然会随之而来。

这些年来,有很多差劲的扑克玩家赢得过大型锦标赛。你自己也可能通过每手牌都all-in赢得了一场扑克锦标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策略。

举个例子:

你在HJ位用KJ加注到3bb,翻牌中了顺子,赢了一个巨大的底池。事后你可能会为自己“打得漂亮”而沾沾自喜。

但如果这个翻前加注在对抗紧的对手时本身就是“边缘的”,那么尽管你大赢了一笔,你采用的可能仍是一个有缺陷的打法。

图片

5.对样本量不敏感

在评估概率或统计数据时,忽视样本大小对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扑克中存在巨大的“波动”,但最终,优秀的玩家会脱颖而出。但有些人误解了这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多大的样本量才算足够。

有大量的扑克玩家每个月只玩几百手牌。这根本不足以构成一个能准确判断你(无论好坏)游戏水平的样本量。

想想这个:当出资人资助新选手时,他们通常要求2万到5万手的手牌历史才能进行初步评估。10万手牌当然更好。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1万手牌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无论如何,不要因为几千手牌的盈利就辞掉现在的工作,任何人都可能一时“上风”。

6.选择性感知

倾向于让“期望”影响“感知”。

这在扑克中的体现方式比前面几个概念更微妙。其背后的基本思想是,你对过去曾为你带来好运的手牌或打法产生了过度依赖

例如,KK是一手极强的起手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翻牌发出一张A时,你仍然应该在每一条街都开火下注。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但你也可能因为用某手牌(比如99)赢过一个大底池,而对它产生特殊的情感。

一旦你用99赢了那次大底池,你可能就会开始忽视那些表明你正在严重“过度游戏”这手牌的迹象,脑子里全是那一次的辉煌战绩。

你绝不能因为过去有限的几次成功经历,就无视那些证明某个手牌或策略对你并不奏效的证据。

7.效用层叠效应

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即一个集体信念在公共讨论中不断重复,从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合理性(或“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这是另一个与扑克关联起来比较有挑战性的概念,但也确实存在例证。其背后的思想是,一旦某个策略开始形成势头,它就会继续获得认可,即使它并非最佳策略。

这基本上是一种群体或“乌合之众”的心态。“策略A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这么说。”它会触发一种连锁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像Vanessa Selbst、Tom Dwan和Viktor Blom这样的玩家,他们会打出一些与传统策略相悖的不寻常打法。问题在于,如果你100%按“教科书”打牌,你的打法就会变得停滞不前且可预测。

答案是,再次强调:要批判性地评估信息,避免盲目接受所有的策略建议。

本文标签:认知偏见

上一篇:Doug Polk亲授:如何通过扑克赚到100万美元

下一篇:没有了

德州扑克APP下载

相关文章